在FaceID問世后 “老舊”的TouchID還有未來嗎?

來源:網絡 時間:2017-11-21 10:26:32

在FaceID問世后 “老舊”的TouchID還有未來嗎?

據國外媒體報道稱,許多人都知道蘋果在去年才將問世已久的Touch ID技術移植到了經過全新設計的Macbook Pro機型中,當時就有許多人預計該公司會在不久后將這一技術覆蓋全部筆記本、桌面設備產線。甚至還有報告指出,蘋果已經申請了一項關于將TouchID傳感器整合到外部設備的專利,即今后用戶可以通過在外設鍵盤或者鼠標上刷指紋解鎖設備、完成支付。

不過,在伴隨iPhone X一同問世的Face ID出現(xiàn)后,“老舊”Touch ID的未來命運似乎就被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。比如,上周有密集報道指出蘋果明年將推出三款iPhone機型,而在TrueDepth供應鏈逐漸成熟后,所有新機都將放棄TouchID轉而使用更為先進的Face ID。凱基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池也指出,明年的iPad Pro產線預計也將用上Face ID系統(tǒng)。

那么,在Face ID問世后,“老舊”的Touch ID真的就沒有未來了嗎?

回歸Mac?

目前,整合了指紋識別模塊的Touch Bar已經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,尤其是受到了那些專業(yè)筆記本用戶的歡迎。

從歷史來看,蘋果通常不會將重心從推出不久的成功技術迅速轉移至下一代技術,因此我們并不認為Mac產線會在短期內拋棄Touch Bar。但是Touch ID卻無法高枕無憂,雖然目前的TouchID和Touch Bar被整合到同一個物理區(qū)域內,但Face ID顯然是更為先進的生物特征認證方式,同時也可以被完美整合到Mac設備的屏幕上方(iSight攝像頭附近)。

那么現(xiàn)在的問題就變成了,今后的蘋果會在Mac產線上全部使用Face ID還是繼續(xù)會在部分機型中保留Touch ID。對于這個問題,我們或許能從蘋果首席設計官喬納森-艾維(JonathanIve)的專訪中略窺一二。

“單單是此次iPhone X中的面部識別技術,蘋果就準備了差不多五年。他們意識到這將成為一個偉大的、有趣的發(fā)展趨勢,但在差不多99%的研發(fā)時間內,這種被很多人視為顯而易見的技術發(fā)展趨勢卻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奏效,他們經歷了很多次失敗?!卑S說道。

從艾維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,蘋果內部已經將Face ID視為未來的安全機制理念,而Touch ID已經成為過去式。

與此同時,在今年9月的發(fā)布會上蘋果除了宣傳iPhone X原深感攝像頭系統(tǒng)的一系列黑科技外。最令人驚訝的是,蘋果直接就表示Face ID是比Touch ID指紋識別技術更安全可靠的新認證方式。蘋果全球營銷副總裁菲爾-席勒當時表示,針對TouchID,如果一個隨機的陌生人用它自己的指紋,那么解鎖iPhone的概率為1/50000,但是Face ID將這個數(shù)字降低到了1/100000。

蘋果的意思十分明顯,表面上是在宣傳Face ID比Touch ID更強大、更安全、更便利,但反過來要表達的無非是Touch ID相對來說安全性更低、更不便利

機會猶存

外界分析認為,蘋果依舊可以基于“產品差異化”的理由繼續(xù)在部分機型上保留Touch ID。一直以來,蘋果都在iPhone、iPad上采用差異化戰(zhàn)略吸引不同用戶的目光。因此相較于在全線產品啟用價格高昂的FaceID,蘋果不如通過在部分低端產品部署Touch ID的方式來降低成本。

目前,iPad Air、iPad Pro、Macbook Pro以及iPhone SE機型都使用了Touch ID,蘋果完全有理由在明年更新這些產品的時候為高端機型配置FaceID,同時為低端機型繼續(xù)保留Touch ID的設計以降低成本。

據印度媒體報道稱,蘋果已經確定會在當?shù)厥袌鲆詉Phone SE為主力銷售機型,而新一代SE機型的研發(fā)也在進行中,預計最快會在明年上半年推出。

報道中還提到,iPhone SE后續(xù)版本可能只會在那些新興市場銷售,而蘋果控制成本以追求更大利潤則是這個系列的暫時使命。至于iPhone SE二代的提升,據說跟現(xiàn)在版本相比主要還是性能上,大體參數(shù)跟4.7英寸iPhone7持平,處理器升級至A10,保留Touch ID。

需要指出的是,蘋果已明確表示iPhone X解鎖了iPhone的下一個十年,代表的是未來的iPhone,說明蘋果的長期目標就是讓Face ID完全取代TouchID。而且,這里所說的“未來”還包括原深感攝像頭這套系統(tǒng)所能創(chuàng)造的價值,即涵蓋了AR、空中手勢控制等其他功能?;蛟S這一點,也正是為何蘋果擁有大量虹膜專利下,卻不采用虹膜識別方案的原因之一。

繼續(xù)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

分享至:

你可能感興趣 換一換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×
打開微信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