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手機中國】早些年的手機功能單一,廠商們?yōu)閰^(qū)分產品的差異化,紛紛在外觀上下足功夫,可以說那個年代的功能機造型各異、賞心悅目,不像現在這樣清一色直板。然而,在功能機時代,手機的準入門檻相對較高,因為當時大部分專利技術都掌握在少數國際廠商手中,自主品牌要想進入需要繳納高額的專利費,并且當時一提到自主品牌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質量差,所以那時國內手機市場被洋品牌占據了半壁江山。
斗轉星移,隨著智能系統(tǒng)崛起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到來,為處理大量信息,手機的外觀幾乎都是直板造型,唯一的變化就是屏幕尺寸越做越大。此外,由于Android是開源性的智能系統(tǒng),任何人都能隨意使用或者更改,而且在高通案發(fā)前,購買高通處理器還可得到專利的反向授權,這大大降低了智能機的準入門檻。
正是基于此,在功能機向智能機更新換代的時候,一大批自主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,這些自主品牌高舉性價比大旗慢慢在中低端領域站穩(wěn)腳跟,此時的手機行業(yè)可以說是有錢人眼中的香餑餑,眾多名人、名企紛紛攜款而來,但大部分人都鎩羽而歸,特別是在小米誕生這幾年,手機行業(yè)經過重新洗牌,賺錢早已不像原先那么容易。然而,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名人、名企頻繁涉足手機圈,像李陽的瘋狂手機、格力手機等……那手機行業(yè)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讓這些人爭相進入呢?接下來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。
粉絲效應為賺錢
說到粉絲效應筆者想起一本《粉絲經濟學》的書,據書中介紹“社交媒體的興盛正使大眾傳播方式發(fā)生深刻的變化。新的網絡環(huán)境下,粉絲數量不僅意味著影響力還意味著經濟價值。只要經營、管理到位,粉絲效應就會逐漸擴大,一個粉絲團對品牌的宣傳力甚至強過一個專業(yè)策劃團隊,蘊涵推動產業(yè)的巨大能量。可以說,誰掌握了粉絲,誰就擁有了金礦?!?/P>
事實上,在手機行業(yè)這一說法是建立在好產品的基礎上,像蘋果的iPhone在全世界擁有大票粉絲,產品體驗好、質量好可以口口相傳。但對于沒什么知名度的公司必然要想盡辦法吸引世人關注。
記得去年某個季度,明星手機扎堆出現,庚Phone、杰Phone、藍色骨頭等產品相繼發(fā)布,這些明星機配置一般但初期定價不低,雖然宣傳說明星親自參與設計,但實際上就是內置幾首歌曲,放個視頻或者明星親自錄制個鬧鐘鈴聲等,并沒有多少科技含量,不過介于粉絲效應,這些產品確實不愁銷量。但是,如果過度消費粉絲必然沒有好結果,因此這些明星機賺錢后便沒了下文,更別提什么系統(tǒng)更新的事情了。
雖然說明星機是個坑,但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,就在今年,瘋狂英語的李陽突然冒出來向世人宣布即將推出瘋狂手機,明眼人一看便知李陽的瘋狂手機差不多也是找貼牌工廠生產出來的,因此還未上市便遭到一頓炮轟,可見當下名人做手機已不像當初那么容易,畢竟其中大部分人都在玩票,就連售后也難以保證。
在這些公眾人物中,有個人比較例外,那就是羅永浩,雖然老羅做手機前屬于外行人,但遇到貴人相助,經過自身努力在手機行業(yè)做的有聲有色,起碼錘子手機還是獲得了不小的成功,和那些明星相比,老羅做的已經相當出色,并且靠譜。
名企涉足為擴土
說完明星做手機,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名企為何會奮不顧身的投入到智能機浪潮中來。首先,一些曾經是手機業(yè)巨頭,但種種原因錯過轉型機會,最后不得不低頭去適配Android系統(tǒng),希望能挽回失去的市場,不過無奈大勢已去,最后要么變賣、要么自救,例如諾基亞、黑莓。
其次,當企業(yè)成長遇到瓶頸需要開辟另一個利潤增長點時,智能手機領域自然是最佳選擇,像聯想收購摩托羅拉就是為了暢通無阻的在全世界布局手機業(yè)務,而格力做手機表面看是董明珠和雷軍打賭在作祟,其實這里有兩點原因:一、以進軍手機業(yè)為噱頭從而提升格力知名度;二、格力遇到發(fā)展瓶頸急需開辟下一個戰(zhàn)場。
當明星利用粉絲效應賺錢,名企利用自身資金優(yōu)勢做產品時,已經注定后者的成功的幾率比前者大,至于名人為何明知會失敗還拼命要往里手機圈里鉆?其實這里面有另一個原因,那就是經紀公司為提升旗下藝人的人氣,除緋聞、參加公益活動外,宣布進軍手機圈無疑也是很好的選擇。
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
關于CNMO | 聯系我們 | 站點地圖 | 精英招聘 | CNMO記事 | 家長監(jiān)護工程 | 舉報不良信息
Copyright © 2007 -
北京沃德斯瑪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發(fā)郵件給我們
京ICP證-070681號 京ICP備09081256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632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