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手機中國 新聞】一項長期的系列性戶外探險活動“探秘柴達木”即將啟動,據悉該活動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旅游局主辦,以“發(fā)現海西州、傳播海西州”為目的,著眼青藏高原環(huán)柴達木地區(qū)不為人所知的自然資源、山地戶外運動資源、旅游開發(fā)資源、賽事活動資源,進行探路、勘察、體驗、記錄活動。
“探秘柴達木”第一期活動定于11月下旬,之后計劃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每月做一期。在探線過程中,探線人員將通過圖片、視頻、文字等,實時記錄線路的地理位置、地貌特征、氣候特點、人文特點、動植物現狀等資料,對線路進行全面科學的認知。
其實對于不擅戶外運動的筆者來說,“探秘柴達木”只是一項普通的戶外旅行活動而已,原本不會提起什么興趣,但此次舉辦方對攝影器材贊助商的選擇,卻讓這項活動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。根據相關人士透漏,不同于以往戶外探險活動幾乎全部以單反相機作為圖片拍攝工具,“探秘柴達木”活動的主要拍攝器材卻是手機,而此前尼康和佳能等知名單反廠商均有意為攝影器材贊助,但最終主辦方選擇了nubia智能手機。
從生活優(yōu)選到專業(yè)優(yōu)選
智能手機替代專業(yè)相機成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拍攝工具早已是不爭的事實,現在即便是千元手機也將1300萬像素、索尼堆棧式傳感器、F2.2光圈等當做了標準規(guī)格,而一些專注拍照功能的中高端旗艦產品配置則更加的高端,其中不乏OIS光學防抖、G鏡頭、4100萬像素傳感器、F1.8光圈、雙色溫閃光燈等非常專業(yè)的相機元件,可以說,在清晰度、色彩等基礎成像素質上,智能手機攝像頭相比過去已經有了質的提升,并且完全能滿足多數場景下的拍攝需求。
在配置提升的同時,手機相機的功能也在不斷的完善,一方面,全自動模式降低了普通用戶拍照的門檻,一鍵式的拍攝讓人人都可以變身為攝影師,另一方面,智能手機也在逐漸向用戶開放相機的手動權限,支持ISO、快門時間、白平衡等參數的手動調節(jié),給予用戶更大的拍攝發(fā)揮空間,再者,夜景模式、運動模式、背景虛化模式等操作集成方案的加入,也能幫助用戶以最低的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捕獲最佳樣片。
另外,相比于笨重的單反相機和周邊輔助拍攝器材,智能手機在便捷性方面也有著天然的優(yōu)勢,在旅途中,尤其是在裝備龐雜的戶外探險旅行中,輕便的手機顯然要更受青睞。
綜合來講,雖然智能手機的成像質量相距單反還有一定差距,但在多數條件下已能完全滿足用戶對畫質的需求,而定制化的拍攝方式、更集約的功能以及出色的便捷性,則是單反所不具備的優(yōu)勢,此番需要拍攝大量圖片素材的“探秘柴達木”活動之所以會放棄尼康和佳能等單反商,而選擇手機作為主要拍攝器材,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,用手機來記錄畫面,正從生活優(yōu)選逐漸發(fā)展至專業(yè)優(yōu)選。
為何是nubia智能手機?
那么為何此次“探秘柴達木”官方會選擇nubia呢?原因除了常規(guī)的商業(yè)合作外,想必更多的還是對nubia智能手機拍照表現的認可。我們看到,自創(chuàng)立品牌之初,nubia就將拍照作為主打功能,并堅持走極致化路線,從第一代產品nubia Z5到如今的nubia Z7,每款nubia產品都采用了時下最主流的相機配置,以保證出色的基本成像素質。另外,在成像風格的選擇上,nubia也并沒有加入”過度渲染色彩,蒙騙用戶眼球,來討得好印象“這一扭曲的行業(yè)風潮,而是堅持真實、自然,回歸“記錄”這一攝影本質。
當然,nubia手機拍照之所以會名聲大噪,不僅是依賴出色的成像質量而已,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豐富、專業(yè)的相機功能。伴隨著nubia四代產品的革新,NeoVision界面也經歷了四大版本的更替,從啟Auto/Pro/Fun三大相機模式、獨立對焦、獨立測光,再到加入獨立白平衡、電子光圈、手動調焦、B門、光繪…最后成為盡人皆知的“可以拍星星的手機”,nubia始終為NeoVision相機不斷注入過去只有單反相機才能實現的功能,給予用戶更專業(yè)的拍照發(fā)揮空間。
由此而言,nubia智能手機成為專業(yè)戶外拍攝團隊的優(yōu)先之選,絕非出于純粹的商業(yè)合作或是一件偶然的事情,畢竟沒有哪個正規(guī)的戶外探秘團隊會把攝影器材當兒戲,其背后必然隱含著活動方對nubia相機的認可。其實,手機拍照從生活優(yōu)選到專業(yè)優(yōu)選的轉折,從幾個月前nubia手機的銀河攝影作品《星空》被收藏至北京天文館,就已經可以預見了。
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
關于CNMO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站點地圖 | 精英招聘 | CNMO記事 | 家長監(jiān)護工程 | 舉報不良信息
Copyright © 2007 -
北京沃德斯瑪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發(fā)郵件給我們
京ICP證-070681號 京ICP備09081256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6320號